close

 

        黑膠唱片開始旋轉,流瀉出上個世紀流行的唱腔。女孩看著他著迷的事物。不停轉動的唱盤,讓他覺得自己彷彿在靠近生命。原以為會有貓頭鷹城市般的灰藍色電子抒情,導演卻讓暖色調的燈火與渴望,反覆穿插在黑暗中。
 
[你的名字是甚麼?]
 
[R...R......]
他說不出完整的話來。
 
[R開頭的嗎?]
他猛力點頭。
 
但後面的字母,女孩猜了很久也猜不出來。或是說,他想不起來。
 
REST(安息)
 
RETURN(回歸)
 
RESURRECTION(復活)
 
REBORN(里包恩重生)
 
R.....?
 
 
RUGAL(自爆達人)
 
RALF(我的愛將)
 


短評
 
        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,乍看是億萬鉅作暮光之城撈不夠,跟風之下,再拍個玩不膩的美式怪物新譯,於是男孩們又要在電影院中,陪女孩度過兩小時(N次!)。先入為主是不好的,這部電影不是走這套,至少,他沒有暮光中那種自私到想把貝拉頭打爆的愛情觀,這句話不知道就得罪多少人了,但我還是想說,貝拉超自私的啊!!恩說了超爽壓呼~
 
 
        這是一部以搞笑為主的愛情電影,背景卻是惡靈古堡般的設定,而且還反客為主的從殭屍觀點切入片頭。鎗火中的心動邂逅,導演選擇讓殭屍牽著女孩,停止呼吸的吞吞吐吐,他表現得像個初戀的男孩,他常掛在嘴邊的就是責備自己又不像個正常人了。女孩卻只是害怕著他,害怕駭人的外表,害怕不熟悉的姿勢,害怕說不完整的字句。好可愛的開頭,有多久沒有心動,有多久沒有初戀,有多久沒有為一個女孩忐忑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插播些極端主觀的東西,這片的攝影非常非常非常對我的味!冷冷的黑暗中,總是會有一些黃色橘色紅色的物體發出微微的光芒,構圖大膽已經很開心了,選用的色調又斑駁又溫暖,帶著所有廢墟愛好者都會喜歡的懷舊色彩。沒看過這位導演的其他作品,相見恨晚!但是反過來,雖說節奏拿捏穩當,不過以殭屍片來說,大概會讓人很失望。爆頭畫面很少,吃人畫面很少,啃屍畫面很少,驚悚幾乎沒有,而浪漫情節太多。這對嗜血成性的男孩們來說,可能會是個無可饒恕的大缺點。
 
 
R.......R...........R,RRRRRRR桶神~~~~!!
 
我擅自解讀R的意義是[RE-]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從心跳停止的冰冷開始,再一次想保護那女孩,再一次想起這世界的美好,再一次打破規則,再一次瘋狂,再一次豁出一切。他抱著她從高處落下,他輕聲說:"I WILL KEEP YOU SAFE.",這句話的浪漫,不分性別都可以共享,無論是保護者或是被保護者,擁抱中的空隙都是浪漫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再一次感覺溫暖
 
        再一次感覺寒冷
 
        再一次抱有期待
 
        再一次享受生命
 
 
        自大地認定自己擁有力量能保護喜歡的女孩
        是第一次還是再一次?
 
 
 
        離開活著的時光,已經過了多久
        從死亡開始睜眼的故事,再一次審視這個世界
 
        這部電影幫所有觀眾死了一次,花兩百多塊體驗一次復活,我覺得值回票價。
 
 
 
 
推薦觀影類型
1.想看殭屍片又怕驚悚的人
2.喜歡搞笑愛情片的人
3.未曾談過戀愛的人
4.聊天時缺乏話題的人
5.懼怕女孩子的人
 
 
 
 
 
 
不推薦觀影類型
1.喜歡血腥殭屍電影的人
2.討厭愛情電影的人
3.對殭屍生態有嚴格定義的人
4.覺得暮光之城很該死的人
 
 


以下會捏
但愛情片也捏不到甚麼要翻牆的人請儘管上
 


導演與攝影
 
        如前面的描述,這片很意外地採用許多不常見的構圖。從觀點到畫面都很新鮮,節奏也很流暢。我喜歡他開門見山就告訴大家,這世界擁有的黑暗;也喜歡他向大家描繪出,藏在黑暗中的微光。像是潘朵拉的盒子,好奇會帶來災禍,也會帶來希望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片中女主角突然輕描淡寫地說,『困在那裏面一定很難受吧?』,R想說些甚麼卻無法從殭屍腦中挖出詞彙。想起一本書<蝴蝶與潛水鐘>,也想起五月天以此為題的歌詞,因為男主角與女主角的心情有強大反差。但是到這刻鏡位卻突然平凡了起來,暖色調也被降溫了,原先飛騰的視點被禁錮,所有的光點也都消失。一般的電影大概不會這麼做吧,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張力的高潮,大部分都會選用紊亂的分鏡與有點戲劇性的節奏,好顯示R因為承擔不了良心與愛慕而承認罪行。這片的導演卻反其道而行,甚至選擇無音樂當背景,也沒有利用雨天的閃電,把觀眾都壓進R的身體裡。他擁有很大的自信,覺得觀眾一定可以感受R的感受,才會以女主角的安靜背影作結束,然後再以開闊的夢當作承接的片段。
 
        導演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,攝影也理解自己在拍甚麼,大膽的構圖色調都是為了體現某種情緒。這片裡面充滿了這類拿捏得當的符號畫面,自V怪客以後就沒看過幾部如此[豐富]的大眾電影,所以我覺得很滿足。
 
舉個反例來說的話,我覺得福爾摩斯第一集的結尾,破解一點謎題,木橋就崩裂一些。以這個畫面來反映犯人心防被破解,就稍微做作一些,太過戲劇化。
 
        而第二個覺得導演厲害的原因在於,這劇情除了很快就揭底之外,屬於愛情劇的部分都非常非常老套,只是因為人屍戀才有新鮮感,但是,竟然還挺好看的。光是這樣就很厲害了吧?還是只有我覺得?恩?還是大家只注意到R演得很可愛?
 
 

 
另一個劇本
 
 
      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眼尖的人大概都會注意到,這個故事基本上是改編自羅密歐與茱麗葉,首先,名字留有痕跡
 
        原文中茱麗葉的名字是JULIETS,而電影中女主角的名字是JULIE,被導演丟掉的TS是啥意思?查了查字典沒有特別相符的意義,暫且當作是為了發音而捨棄;R就單純多了,擅加的[RE]重生字義之外,R直指著羅密歐ROMEO這個名字。導演也刻意保留了著名的陽台橋段,『羅密歐,你為什麼是羅密歐呢。』,舞台劇中的戲劇表現到了現實生活,就會變成奇怪的問句,『殭屍,你為什麼是殭屍呢。』,所以茱利沒有唸出來......唸不出來....要是唸出來還真是不得了.....
 
        所以也稍微介紹一下原作。
 
        羅密歐與茱麗葉莎士比亞筆下的失算悲劇,如果是幽默感豐富的人,也許會認為是黑色喜劇。大意是兩大敵對家族的千金與少爺在舞會中一見鍾情,彼此相愛,但是因為各自身處的兩個家族互相敵視,因此百般阻撓兩人相戀。最後他們計畫私奔,而茱麗葉決定先行服毒假死騙過自己家族,但這個計畫沒傳到羅密歐耳中。羅密歐看著茱麗葉的墳墓就誤以為是真死,於是羅密歐選擇自殺殉情。服毒的茱麗葉醒來後發現羅密歐已死,原本的靈魂支柱崩塌,她也不想活了,就再死一次。而兩大家族得知兩人已死後,開始反省,才醒悟是世代承襲的誤解害死羅密歐與茱麗葉,如果可以早日化干戈,小倆口也不必死,最後兩大家族協議和平共處。原作大致上是這樣的一個故事,在闡述偏見與誤解的可怕。
 
        編導繞著原作重新審視,除了兩大家族的偏見之外,也許故事還有另一個敵人,死亡。
 
        假想,如果羅密歐死掉又復活的話,茱麗葉就不會選擇自殺。於是他們把死亡與偏見實體化,變成黑不溜丟的骨惑仔(這譯名好妙...)。當人類被殭屍咬過後,只要腦袋還在,屍體就可以再醒過來變成殭屍。而殭屍只要對生還有渴望,就還有機會變回人類。只有放棄思考的殭屍,才會變成黝黑骷髏,成為一個純粹的敵意,對死的認同,對生的偏見,到這裡連結點就全都連線了,因為偏見就是羅密歐茱麗葉原作中的最大敵人。
 
        他們賦予原作中的兩大敵人[死亡]與[偏見]形體,再用高牆分隔殭屍與活人,成為原作中的兩大家族,來自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變形,就是這部電影的全貌,很有趣。下面是簡單整理出的進程比較,可以看得出這電影的反悲劇理念。
 
  • 茱麗葉=服毒假死>從假死中復活>發現羅密歐已死>一起殉情
  • 茱利=喪母之痛與世界浩劫>掙脫回憶生存>發現沒死透的R>一起活下去
  • 羅密歐=發現茱麗葉假死>誤會茱麗葉已死>一起殉情
  • R=不明原因葛闢>看到活著的茱莉>一起活下去
 
 
        這部電影被假設在羅密歐死後卻活了過來,成為R,他不願回憶述說自己的過去,是因為羅密歐看到假死的茱麗葉後,就選擇衝動陪葬。這是R『上輩子』的難堪,羅密歐不信任茱麗葉的難堪記憶。如果有再一次機會,男孩會決定要從現在開始保護女孩,不再讓她失望不再讓她接近死亡不再有任何誤解與偏見。R撞開茱利身上的黑色骨架,他用死過一次的身體,抱著從世界浩劫中存活的女孩。眼前是逐漸密集的黑暗敵意,門外是油畫般的昏黃天空......R做出了羅密歐沒有做過的決定。
 
"I WILL KEEP YOU SAFE."
 
 
 
        如果失去對生的渴望,就只是一直停在機場裡遊蕩。每天就是嗯嗯啊啊,用一點點的道德減慢自己墮落的速度,減慢自己被偏見與死亡吞噬的速度。導演用古老的框架邀請大家重返第一次的興奮,連觀賞羅密歐與茱麗葉都是框架中的[再一次]。每個男孩都是R,體驗愛情,感受愛情中的期待與害怕。想要了解喜歡的女孩在想甚麼,甚至想竊取她前男友知道的一切;每個女孩都是茱利,為了愛情勇敢,甚至無比的靠近死亡也不害怕。想要更多的體溫,即使是沒有溫度的身體。(真是究極的吊橋理論。)
 
人與人的隔閡,異族間的仇恨,許多網友都認為這是高牆的意義
 
 
        沒錯,這麼解釋沒錯,殭屍片的精華掙扎就是失去理智的瞬間到底想吃甚麼,到底還記得誰。而拿槍的人看著熟悉的面孔到底要不要開槍,要不要相信可能已經消失的人性。對,[不確定的未知恐懼]就是殭屍片的精華,但已經這麼多殭屍片了,導演既然已經決定破天荒讓殭屍保留人性,在生與死中間放置灰色地帶,那應該有別的東想講才對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所以,我只想要把它單純解釋成青春期
        對生的渴望就是對異性的好奇,因為這是愛情喜劇
 
        牆的對面,到底有甚麼
        男孩心動到幾乎想要擁抱面前的女孩,卻不知道他喜不喜歡自己
 
        那面牆,在片中還有另一個意義
 
        就是象徵著父親對女兒的保護,阻擋著男孩們的笨拙追求,原來是門當父不對續集
 
 
 
 
        蠢蠢欲動的男孩們都是飢餓的殭屍,乾淨可愛的女孩們都是..呃..食物...
 
        牆則是女孩父親從小到大灌注的教戰手則
 
        導演做了一個有趣的符號代換,所以才覺得這片很豐富,真想看看原著!
 
        面對心儀的女孩,男孩的腦袋總會變得跟殭屍一樣
        即使很想知道牆的對面到底有甚麼,卻也只會說出嗯嗯啊啊
 
        [R,好,至少是個開始。]
        茱利滿意地微笑,看著...所有R
 
        交換名字,是最初的開始,是跨越牆的第一步
 
 
        [嗯嗯啊啊...]=[你好,我是害羞的羅密歐。]
 
       
 
        當然還有更多的符號被藏在裡面,比如說原作中茱麗葉也有個未婚夫呢,又是彩蛋一枚。但是用這麼多篇幅描述兩部作品的關聯性有點可惜,留給有興趣的人挖掘,我想是比較禮貌的做法。總結一下,只是想說,這部電影除了熱血之外,其實還很青春。
 

 
暮光與殭屍
 
        很多人會拿來做比較,但是我想直接大刀分界,這兩部是不同類型的電影,雖然男主角都很帥沒錯,但他們仍然不同。首先,殭屍應該可能大概是男性向電影,但主要目的在取悅女性,所以兩邊都可以接受。而暮光百分之五百萬我可以用個人名義肯定是女性向電影,而且拍到第三集才想到女孩們的男友可能會血濺戲院,才終於開始增加動作場面。但是我的血早在第二集為雅各灑遍戲院三次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暮光不受男生歡迎是非常有名的,女孩們不信的話可以問自己男友,『可以陪我再看一次全套暮光嗎?』,他們一定會把殘存的血立刻淨空給你看,體貼點的男友可能還會笑著跟妳說這是向妳親愛的艾德華獻祭。扯遠了。貝拉不討人喜歡的地方在於,很自私,她為了自己的愛情可以毀天滅地,牽連所有親友喪命也在所不辭,甚至還會為了別人的犧牲先幫對方感到光榮,重點是事後她還會陶醉在自己的偉大中很爽這樣。一般來說,男生比較不喜歡這樣的女孩。我真是委婉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殭屍中的茱利,一開始她鬧著說餓到快死了的時候,老實說我嚇壞了,我以為又是一部為女孩們拍的電影,接下來劇情就是笨殭屍傻呼呼的伺候公主,最後永遠幸福快樂的爛戲。但是劇情一軟,茱利接下來一句謝謝與偷溜,就足以跟貝拉隔出天與地的距離。因為逃脫失敗後,她開始試著了解R的想法,這點小小的體貼就是貝拉永遠都追不上茱利的原因。責備貝拉的部分到此結束,不知道有多少人把我加進黑名單了。
 
        而,我佩服導演的另一個地方也是這裡,他在片中放入了大量R的內心獨白,他試著讓女孩們聽見那些害羞男孩們心裡想的事情,導演GJ。片尾,那座牆被炸得崩毀,也許,在眾多的符號代換中,這畫面是導演青春期時的小小夢想,畢竟他12歲就想拍電影了。現在他把這個故事送給我們,希望那座牆已經沒有那麼高了不然我就要咬傷自己的手了喔!!。不過我也脫離青春期很久就是了。
 
 
 
 
雖然是用輕小說改過來的片名
但也不至於會期待<這樣也算殭屍嗎>的無限制破壞拳
畢竟歐美電影不太會有這種轉變
 
不過
原本在看之前,還是有期待利用不死身保護女孩的畫面
擋子彈或是力毆殭屍海,不過都沒有~~~~~不免有些小失望
 
 
 
 
 
 
 
觀影愉快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